我國的管理層收購大多發生于國有企業中,這與國有企業的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倡導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以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格局。在此背景下,作為國有資本有效退出的一條途徑,管理層收購應運而生。也正是源于這一背景,我國國有企業中的管理層收購具有特殊性,與國外相比有以下幾點不同。
(1)出發點不同。國外典型的管理層收購只是一種普通的公司發展模式,目的在于追求資本增值的最大化,可以說是一種微觀層面上股東和管理層自發的市場化行為。而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收購更多是從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管理的角度出發,以解決產權困境問題,實現產權多元化。所以,我國的管理層收購體現出國家導向的特點,政府負責規則的制定和交易的監管。
(2)買賣主體不同。國外經典的管理層收購中,買賣關系的雙方是公司原有股東與管理層。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由于所有者缺位,由各級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代表所有者行使權利。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與外國企業的管理者有所不同,他們往往由上級主管部門指派,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
(3)定價機制不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無論是善意的管理層收購還是惡意的管理層收購,收購價格是市場交易的結果,依據的是市場競價原則,價格一般是公允的。在我國,管理層收購的實施機制具有非市場化的特點,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政府評估企業的凈資產后,將管理層的職別、貢獻、工齡等綜合因素折算為現金(購買力),然后把所購買的資產折算為現金(出售價格),扣除管理層的購買力后,剩余的就是管理層應該支付的成本。這種方法的定價透明度不夠,主要通過管理層與政府之間的討價還價來定價,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4)融資方式不同。在美國,管理層收購主要是杠桿收購,管理層只提供管理層收購所需資金總量的約10%,而通過資產抵押方式獲得的銀行貸款往往占收購所需資金的60%左右。英國主要采用權益融資收購方式,采用權益資金的比例不斷提高,從20世紀80年代的20%~30%提高到90年代后的40%左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由于缺乏相應的金融環境,再加上法律的限制,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層的融資工具比較單一。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層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管理層自籌資金。
(5)政府角色不同。在西方國家,政府僅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場的管理者,一般不會直接推動或阻止管理層收購的實施。也就是說,在西方國家,管理層收購具有自然發生的屬性,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在我國,政府可能是管理層收購的推動者、交易者、監管者。由于政府在管理層收購中扮演多元化角色,與政府進行成功的溝通是在中國順利實施管理層收購的關鍵。
(資料來源:眾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詢 CRC 行研中心)
====================================================================
眾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詢公司/廣州/重慶管理咨詢公司,管理創造效益,咨詢成就商業!眾智云慧助推中國管理咨詢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成都管理咨詢/咨詢服務/戰略中期/十五五/人力資源/薪酬考核/績效管理/股權激勵/三項制度/成都咨詢公司/流程制度/企業文化/崗位價值評估
歡迎瀏覽 http://www.jinchengfilterpaper.com 成都辦公室:028-61894747 客服熱線:400-687-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