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 世紀 90 年代初,一個時髦詞匯 HR(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傳入中國,它從經濟學角度將人看作一種資源,關心這種資源的配置和投放,以支撐業務發展,這時也出現了很多做時間管理和勞動力管理的軟件。實際上,這個階段作為資源的“人”仍被看作企業成本,企業只是做簡單的薪酬核算。
2000 年前后,SAP 等國外軟件大幅進入中國,用友、金蝶等引入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概念。Oracle 等企業也提出了 HCM(Human Capital Management,人力資本管理)概念,HR 被提升到資本層面。
人力資本管理理念認為,人其實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本,并且可以進行自身的產出。企業使用這種軟件,不僅關心資源投放到何處,還要考慮該資源的投入產出比、費效比和成本等因素,開始從勞動力管理向“勞動力管理+財務管理”二者相結合的方向整合。此時,大量的薪酬軟件開始把財務的預算,包括后面的人力成本分析、人力預算加入到整套薪酬軟件當中,與經營相結合,看每個員工身上的資本收益和投入產出比。
2010 年前后,尤其是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才管理的概念被推到企業管理的最前沿。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在流向 BAT、華為等企業,人們發現,再牛逼的發展戰略,最終還是需要在人才身上落地,有了人才企業才能奔跑起來。
在人才管理時代,人力資源科技與服務平臺「易路」提出了人才供應鏈的概念,覆蓋了人才的選用育留各環節,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才與薪酬的互動。
選:人才的源頭在招聘環節,員工關心的是能拿多少工資、后續個人成長與工資的關系等;企業則關心該人才在市場的薪酬定位如何,多少薪水對該人才有吸引力等。
用:把人招進來之后怎么用?最常見的是薪資方面的服務,企業每個月都要提供薪酬計算和薪酬發放等與薪資有關的服務,這對員工來說是一個基本盤和底線。薪酬方面還要考慮對人才的激勵,整個績效和目標的體系進行掛鉤,將薪資和績效掛鉤,形成一個閉環。
育和留:這兩個環節更能體現薪酬的激勵功能,企業要考慮薪酬的外部競爭力。當人才不斷發展,公司內部需要有一個好的薪資體系和薪資結構來支撐員工的晉升,把人才留在企業,為未來競爭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員工的顯性收入到一定水平后,其對工資性收入的關注會有所下降,這時需要轉換到全面薪酬了。
易路產品總監宋軼認為,從員工的工作年限可以發現一些共性的規律,比如:員工剛入職的一兩年比較關心自己的成長性,三到七年會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收入水平,而十年以后可能更加關注潛在激勵,比如培訓的機會、榮譽、陪伴家庭等,這些激勵都是廣義薪酬的一部分。
薪酬隨著企業對人的理解的變化而發生變革,并參與到員工的全生命周期里去。實際上,薪酬不只是一份薪水,它還是一份情感和責任,背后可能是員工的一個家庭,家里有需要供養陪伴的老人與妻兒。
由于薪酬復雜多變,圍繞薪酬的產品也是人力資源各大模塊中“最難攻克的一個山頭”。
(資料來源:網絡、眾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詢CRC 行研中心)
====================================================================
眾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詢公司/廣州/重慶管理咨詢公司,管理創造效益,咨詢成就商業!眾智云慧助推中國管理咨詢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成都管理咨詢/戰略規劃/十四五規劃/人力資源/薪酬考核/績效管理/股權激勵/三項制度/成都咨詢公司/流程制度/企業文化/崗位價值評估
歡迎瀏覽 http://www.jinchengfilterpaper.com 成都辦公室:028-61894747 客服熱線:400-687-6811